13:24-30,36-43田间稗子的比喻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3:41-43

13:24AB3643天国

  • 13:24A耶稣开始用比喻——经过解释能阐明属灵真理的小故事(不解释时,真理就被隐藏了)——教导给众人。他先给门徒讲撒种的比喻,然后给他们解释这个比喻所代表的属灵真理。解释过后,他又为众人设了个比喻。
  • 13:24B耶稣开始比喻,说“天国好像…”意味着下列的比喻会帮助我们理解关于天国的真理。天国有双重的意义:(1)首先,指的是神掌管信徒的生命。这意味着耶稣来,是要在人的心里建立神的国。(2)其次,这预示着将来,所有的信徒都会活在神国里的永恒状态。所以,下面的比喻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两个方面。
  • 13:36,43B耶稣给众人讲完这个比喻(和另外两个)以后,他离开众人,进了房子。没有被解释的比喻会隐藏真理,但是被解释过就能揭示真理。所以,耶稣的门徒来到他那里,因为他们想要知道比喻的意义是什么。他们想了解比喻要显明的真理(你渴望真理吗?)。他们要耶稣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他们听。耶稣就把它属灵的真理揭示给他们。最后,他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所以,让我们留心耶稣要教导我们的真理。

13:24C田间稗子的比喻以及它的解释

  • 13:24C,37撒种的人——属地上的意义:播种者(在地上撒种的人)在他的田里撒好种子(为了将来的植物生长撒好种)。属灵的意义: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就是耶稣。应用:今天,耶稣积极致力于在人的心里建立神的国。
  • 13:24D,38A田地——属地上的意义:田是一块被耕种的土地,庄稼在那里生长。属灵的含义:田地代表世界或者说世人的心。应用:耶稣不是拘泥于特定的一群人,他盼望在世界各地一切人的心里建立神的国。
  • 13:24E,38B好种子——属地上的含义:好种子是那个人撒的植物(麦子)的种子,它没有被杂草或其他植物(稗子)的种子掺杂。属灵的含义:那好种子就是天国的孩子,或是那些真正的信徒。应用:这些人已经接受而相信了福音。他们的生命结出信徒的果子。他们的生命被神掌管的,并且他们是被与神的关系定义的。你是真正的信徒吗?
  • 13:25A,28A,39仇敌——属地上的含义:在撒种的人和他的仆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敌就来,将稗子(杂草)撒在麦子(好种子)中间就走了。属灵的含义: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应用:魔鬼憎恨神,渴望毁坏神的工。他总是会假冒神所做的,去竭力阻止神完成他的旨意。
  • 13:25B,38C稗子——属地的含义:稗子是一种看起来像麦子的植物,但不是麦子。它是一种杂草,只有在它的”穗”出现的时候,才能与麦子区分开。属灵的含义:稗子就是那恶者的孩子,或是那些假的信徒。应用:遍及世界,都有假信徒混在真信徒当中。有许多的宗教,它们看起来似乎不错。有许多自己承认是基督徒的人,其实并不是基督徒。这些人没有悔改自己的罪,也没有信靠耶稣。他们的心不是被神掌管的。他们不在神的国度当中。
  • 13:26-30A问题——属地上的含义:麦子和稗子撒在一起,刚长苗的时候,你看不出它们的差别。这意味着在生长的早期阶段,你看不出这两种植物的不同。只有当它们长大吐穗的时候,才能看出其中的差别。因此,当长苗吐穗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仇敌所做的。仆人要去把稗子薅出来,主人却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反而,主人告诉他们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因为那时候,麦子也会准备好被收割了。属灵的含义:这是比喻的一部分,但是耶稣没有给它任何属灵的意义。应用:我们可以假设直到最后的审判(末日),非信徒和信徒会共存。
  • 13:30B,39-43收割——属地的含义:收割是收获作物的时间。首先,收割的人会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然后,收割的人会将麦子薅出来,要收在主人的仓里。属灵的含义: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或者说最后的审判。收割的人就是天使。耶稣(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没有悔改相信他的人(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他们所犯的罪将他们定罪),丢在永恒的惩罚里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那些悔改而相信耶稣的人(义人——他们的身份托住他们)会在神的国里与他同享永恒的喜乐(在天父的国度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应用:你需要做出决定,只有两个选择:耶稣还是撒旦。你永恒的归宿取决于这个决定。因此,要做出决定,如果你顺服神的掌管的话,就会活在他永恒的喜乐中。但是如果你拒绝神的掌管的话,你就要忍受永恒的诅咒。神的国被建立在你的心里了吗?他在掌管你的生命吗?你已经悔改相信耶稣了吗?你周围的人不能看到你的心事,你可以容轻松地骗过他们,但你骗不了神——他知道你相信的到底是什么。
  • 结论:下面是我们学到的关于天国的事:(1)只有好种子代表真正的信徒——那些神掌管他们的生命之人。其他的种子,代表那些有一些好的特点,但最终被显出是假信徒的人,因为神的国从来没有建立在他们的心里。他们犯下的罪使他们定罪。(2)只有真正的信徒会住在永恒的天国里,因为他们是公义的。神通过耶稣的死亡赦免了他们的罪,并且通过耶稣的复活使他们称为义。
    罗马书4:25

复习题

  • 这个比喻会揭示关于什么的真理?
  • 田间稗子的比喻是什么?
  • 好种子和稗子代表什么?
  • 好种子和稗子结果怎么样?
  • 收割的时候,你是哪种植物呢(麦子还是稗子)?

13:1-23撒种的比喻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3:8

13:13A10-17耶稣和比喻

  • 13:1-3A当那一天,耶稣教导文士、法利赛人、门徒和那时任何在他周围的人。他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耶稣的事工不局限于在室内教导,比如说在会堂里或是在房子里,他也会在户外教导。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因此耶稣借此机会,用比喻——用简单的故事来解释属灵的真理——教给他们许多道理。
  • 13:10-17耶稣讲完了头一个比喻以后,他的门徒问他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他就联系天国的奥秘和它如何实现的经文给出了两条原因:(1)对那些已经接受而相信真理的人,向他们显明更多关于这一奥秘的属灵见识。这些听到和看到真理以后,凭着信心而相信,因此得到领会。他们的心对耶稣是反应灵敏的。比喻向这样的人是有用的。(2)对那些已经收到而拒绝真理的人,隐藏并拿走关于这一奥秘的属灵的见识。听到和看到真理以后,他们拒绝了它,因此没有得到领会。他们的心对耶稣反应不灵敏——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回转过来,罪得不到赦免。比喻向这样的人是没有用的。所以,按照你对真理的反应,比喻会显现或者隐藏属灵的真理。门徒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得到的真理就相信了,并且他们参与了神应许在耶稣里成就的最高峰,许多神的仆人渴望能看看他们所看到的,听听他们所听到的,或者说经历他们所经历的)。
    以赛亚书6:9-10

13:3B918-23撒种的比喻以及它的解释
马可福音4:2-9;路加福音8:4-8,11-15

  • 13:9,18耶稣对众人讲完比喻以后,他告诉了那些愿意听的人注意他所吩咐他们的。他给他们解释为什么用比喻,然后他又给他的门徒解释比喻说明的属灵真理。
  • 13:3B,19A撒种的人和种子——属地上的意义:一个播种者(在地上撒种的人)出去撒种(为了植物生长撒种)。在他撒种的时候,种子落在四种不同的土壤上。属灵的意义:种子代表“天国道理”(神的话语或福音),撒种的人是任何传扬天国道理的,土壤代表一个人的心以及他对所领受道理的反应。应用:第一,需要自己省察看看你是哪一种“土壤”或人。如果你已经听到了天国道理——神要作王要掌管你的心——你如何回应呢?第二,明白我们传神的道的时候,会看到不同的反应,我们的责任就是忠实地传扬(撒种)。
  • 13:4,19B路旁的——属地上的意义:有落在路旁的,但飞鸟来吃尽了。“路旁的”就是人走的路或道。土壤会被踩得坚硬的,因此种子不容易地进入到土壤中。所以,飞鸟可以很容易地吃掉这些种子。属灵的意义:天国道理被传扬,一个人听到了就领受了,尽管他不明白。等到那恶者来,把所撒从他心里的夺了去。应用:你有坚硬的心吗?你明白福音吗?撒旦是不是不断阻止你或你认识的人听神的道,阻止神的话在你心里扎根?你愿意学习福音,明白福音吗?
  • 13:5-6,20-21撒在石头地上的——属地上的意义:有的种子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但因为土既不深(有土但在土下面有石头)它们根也不深,因此当它们发苗的时候,它们被日头就枯干了。属灵的意义:天国道理被传扬,一个人听到而当下欢喜领受它,但它没扎根,因此不过是暂时的。当他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试探的时候)立刻就跌倒了,并且拒绝了它。应用:你有自私的心吗?你是否容易按照是否对自己有益来接受或者拒绝?你成为信徒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当信徒会导致你遭患难,或受逼迫,也许你会失去你的工作,等等,你还会相信吗?
  • 13:7,22荆棘里的——属地上的意义:有的种子落在荆棘里的,但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这些荆棘会和种子一样在同样的土壤里长起来,与种子竞争肥沃的土壤。荆棘会挤住种子,它们就会死掉。属灵的意义:天国道理被传扬,一个人听到就领受它,但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天国道理挤住了,不能结实。应用:你的心是否不信又贪婪?你愿意放下世上的思虑,全心地依靠神并且先求他的国吗?你需要做出决定,你究竟对谁有信心呢?谁会当你的主?你的决定是什么呢?你宁愿有谁呢?你心中的哪一个偶像阻止你完全地相信耶稣呢?马太福音6:24-34
  • 13:8,23好土地的——属地上的意义:有的种子落在好土里的,就会结实——有一百倍的,六十倍的,三十倍的。属灵的意义:天国道理被传扬,一个人听到,明白而接受它,就结果子。应用:你有收获的心吗?你是否明白,也通过信心相信这个福音?你愿意不计代价地相信它吗?你愿意信靠耶稣为你人生的救主吗?从你成为信徒起,你的生命改变了吗?还是跟以前是一样的,没有改变?你的生命结出什么样的果子来显示你是个信徒呢?
    马太福音3:7-8
  • 结论:看起来只有“好土地”代表真正的信徒。其他的土壤都代表那些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福音,但没完全接受——没有真正得救的信心。他们有一些信徒的特征,但是神的道没有在他们心里结出果子(产生果效)。福音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人的心决定福音能否使他们的生命发生变化。福音使你的生命发生变化吗?
    马太福音7:15-20

复习题

  • 什么是比喻?
  • 耶稣为什么用比喻呢?
  • 撒种的人和种子代表什么?
  • 每一种土壤的意义和应用是什么?
  • 你是哪一种土地呢?

12:38-50耶稣是我们所需要的全部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2:50

12:38-40耶稣的复活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证据

  • 12:38-39A耶稣向他们宣告了重要的真理,也行了神迹证明了自己是谁,但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还是不愿意接受耶稣。他们不但不相信耶稣,还让他再行神迹给他们看。其实他们已经否认了耶稣。他们让耶稣再行一个神迹,其实是想要试探耶稣,或者多找一个把柄控告耶稣。耶稣知道他们是恶的——道德败坏和“淫乱”的——、表示他们已经不忠于神而是开始拜偶像,所以不会再显神迹给他们看,特别是那些怀疑神的人想要看的奇迹。神迹不是因为有人想要看才给他们看的,而是出于神的意愿和目的给人们看的。神迹只对信神的人有效用,而对非信徒是无效用的。我们不应该怀疑神并试探他,因为这表明我们缺乏对他的信心、信任,也不仰赖于他和靠着他的话活着。耶稣知道这一切,所以他不会跟他们玩儿这种无聊的游戏,变魔术供他们娱乐。
    马太福音4:5-7;12:24
  • 12:39B-40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没有其他神迹给他们看。这个神迹对他们已经足够了。就像约拿三天三夜在大鱼的肚腹中,耶稣(人子)也会被埋葬地里三天三夜后从死里复活。耶稣的复活,将是他作为弥赛亚的标志和最为可靠的证据。

12:41-42那些少有证据相信了的,成为了标杆的人

  • 12:41尼尼微人:就像约拿宣讲悔改,耶稣也讲了。耶稣时代的人,不像尼尼微人,他们并没有悔改,即便耶稣和他的事工比约拿的要大得多。所以,尼尼微人会起来定罪于犹太人,那些看到了更大的先知,还听了更重要的讯息也没悔改的犹太人。
    约拿书1:1-2:10
  • 12:42女王:南方的示巴女王千辛万苦(从地极过来)来听所罗门的智慧话。而不知悔改的犹太人,不愿花一点功夫去了解关于耶稣的传闻是不是事实。女王发现关于所罗门的传闻是属实的,就回复说:“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相反,犹太人对真理的回应竟然是要杀了耶稣,而耶稣的智慧岂不比所罗门的更大。所以,女王会起来定罪不知悔改的犹太人,那些否认更大的王和智慧的犹太人。
    列王记上10:1-13

12:43-45没有耶稣的道德标准是危险的

  • 12:43-45A耶稣知道听他说话的这群人是崇尚道德的。他们努力遵循所有的律法规条,要成为有道德的人。但就像耶稣指出的那样,只做对的事情是不够的。他用被鬼附的人来举例。一个污鬼附了一个人,使那人做了许多不洁净和罪恶的事情。魔鬼离开了这个人后,那人就开始做“洁净”或对的事情。但是当鬼又回来,发现那个人的里面是空闲的——没有其他的灵住在里面;并打扫了——他把自己清理干净并停止了不道德的行为;修饰好了——一切都整齐有序。它便带了七个比他更恶的鬼来,都住进了那个人里。那人最后的景况,比先前更糟糕了。还有,他所做的所有清理工作都白费了。
  • 12:45B耶稣告诉众人这(不好的结局)会给他们(不知悔改的犹太人,只知道行为道德的’恶’人)带来危险。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点结论:(1)只追求道德标准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就像这个例子里,污鬼离了人身之后,那人开始选择道德的行为,但是因为那人里面还是空闲的——做好事的行为是不长久的——最后,他的道德将会失败,而他的罪也将会比当初还要大。所以道德不能转变、拯救或改变一个人。(2)正确的目标应该是去追寻神。唯有神可以把他的灵赐给我们并住在我们里面,好叫我们可以活出他的旨意。当神救赎我们的时候,他会住在我们里面,并通过圣灵的力量使我们回转、得救并且转变成耶稣的样子。所以,相信耶稣是活出耶稣样子的前提。
    以弗所书1:13-14;加拉太书4:6;哥林多前书6:19-20

12:46-50你生命里最重要的是和耶稣的关系

  • 12:46-50耶稣继续对众人说话的时候,有人转告耶稣说他的母亲(玛利亚)和兄弟(玛利亚和约瑟生了耶稣之后所生的孩子们)站在外面要与他说话。耶稣就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这不是说耶稣真的不知道,而是他在利用这个机会教导人们更重要的真理。耶稣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他称他的门徒为“他的母亲和弟兄”,指他们是耶稣属灵的家人。他接着说,凡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是他的家人。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
  • “我在天上的父”-耶稣在宣告自己是神的儿子,因此成为耶稣的家人就成为了神家的一部分。
  • “无论是谁”-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成为耶稣的家人。不论年龄、种族、性别,又或者你犯了什么罪,神都愿意通过耶稣来使你成为他的家人。
  • “遵行旨意”——想要成为神家的一份子,你就必须遵行神的旨意。这不是指做有道德的人,而是要相信耶稣是被神差派来到这世上来收养你的。如果你否认耶稣,那你就是在拒绝成为神家的一份子。一旦我们相信耶稣,我们会持续遵行神的意愿并过一个让神喜悦的生活。
    约翰福音6:29
  • “就是我的弟兄,姐姐和母亲”——耶稣指出了比血缘关系还要亲近的家人。不是说耶稣不重视血缘关系,而是耶稣更重视跟门徒之间的关系。你和家人的关系很重要,但是你与耶稣的关系是更重要的。它在各个方面都超越了所有的家庭关系。

复习题

  • 耶稣是弥赛亚的有力的证据是什么?
  • 为什么尼尼微人和示巴女王可以定这世代的罪?
  • 为什么没有耶稣的道德是危险的?
  • 如何成为耶稣的家人?
  • 你与谁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12:1-14耶稣高于宗教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2:6-8

12:1-8宗教的定罪,耶稣的辩护

  • 12:1-2宗教的定罪:耶稣那时——大概和他邀请人说“到我这里来”的同一时间,是一个安息日,耶稣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但法利赛人(一群伪善者,只知道遵守律法,还自己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同创建了一个新的宗教。这其实也是所有宗教的弱点。)看见了,他们就问耶稣,“你的门徒为什么做安息日不遵守律法的事情”。旧约里的律法“允许他们用手摘邻居的玉米穗子”,以至于他们不是在“偷”玉米。但法利赛人把这看作是律法所禁止的“安息日工作”。
    申命记23:25;出埃及记20:8-11
  • 12:3-8耶稣的辩护:耶稣辩护并解释为什么这是例外的,是属于“免罪的情况”,并不违背律法。
  • 第一,他向法利赛人引用了旧约里的两个故事,证明了他的观点。他说:“你们难道没有念过吗?”指出他们误解了神规定安息日的意图,并错误地执行它。这里,耶稣教导了两点:(1)通过一件事学到的教训:像耶稣的门徒一样,当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的时候,他进了神的殿,吃了陈设饼。按着律法,这是不合规矩的,只有祭司才可以吃。但大卫并没有因此被定罪,因为在那种特殊情况下,人都饿的不行了还遵守什么只有祭司才可以吃圣饼的规矩。耶稣既然大过大卫,更不会因为在安息日满足了他和门徒的饥饿而算为有罪。(2)通过律法本身学到的教训:在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献祭,也算是一份工作,会犯安息日的。但因为这样的工作只能在安息日做,所以也不会被称为有罪。
    撒母耳记上21:1-6;民数记28:9-10
  • 第二,耶稣辩护说,如果所有的这些“小”的人和事都没问题,那比这些更“大”的人和事怎么会有问题呢。他继续说:“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耶稣和他在地上所做的事情,当进神国里的时候,比所有的殿完成的还要多。
  • 第三,耶稣继续说,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如果他们知道这些,就不会像刚才对待我的门徒那样,把无罪的当做有罪的了。这意味着“道德标准”(内在)比律法的“礼仪要求”(外在)更为重要。耶稣在指出法利赛人的伪善,他们更注重献祭和燔祭,而不是怜悯人和认识神。他们外表是虔诚,但内心却不是这样。他们不是怜悯人的,而是定罪于人的。
  • 第四,他辩护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耶稣是人子,他表明自己拥有与神平等的至高权柄。法利赛人怎么可以在安息日的主面前,判断什么是对或错呢?
    何西阿书6:6;马太福音9:13

12:9-14耶稣是坦诚的、仁慈的;宗教是欺骗的、虚伪的

  • 12:9-10宗教具有欺骗性:耶稣离开他所在的地方,进了法利赛人的会堂。那里有个人,枯干了一只手。法利赛人想要控告他,就问他:“在安息日治病是合乎律法的吗?”这个问题再一次表明:(1)他们误解了遵守安息日的真正意义;(2)他们出于欺骗的态度,不想了解真理,反而想找借口来控告耶稣。宗教常常会扭曲事实或改变规定来欺骗人,并控告别人哪里做错了,而不是表现出仁慈和友善。
  • 12:11-12A耶稣是坦诚的:耶稣反问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它抓住拉上来呢?”答案显而易见,要是他们自己唯一的羊在安息日掉在坑里,不会有人等到安息日过了才来救他的羊。即使是安息日,他们肯定也会先救羊。然后,耶稣继续反问他们:“人不比羊重要多了吗?”这次的答案也很明显,人是按着神的形像来造的,肯定要比羊贵重得多。所以,我们在安息日为这么“渺小的小羊”作出努力是无可厚非的,那么为了“更贵重的人”做出努力更是无可非议的。
    创世纪1:26-27
  • 12:12B-13耶稣是仁慈的:所有这些关于安息日的“从小到大”的观点都指出一个结论:“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没有一个律法是禁止在安息日行善的。安息日的“行善”超越了它的“限制”。因此,耶稣正面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是的,在安息日治病是合法的。”耶稣继续向那个枯干手的人说:“伸出手来”,当那人伸出手时就复了原,和另外一只手一样。耶稣怜悯了这人,在安息日治愈了他。也许你一生都活在形式化的宗教律法中,但今天,耶稣要赐给你仁慈,你会接受他的怜悯,并且远离你形式化的宗教吗?
  • 12:14宗教是虚伪的:耶稣在会堂里医治人的行为冒犯了法利赛人。为什么?因为耶稣质疑了他们对律法的理解,也挑战了他们整个的信仰体系和权威。他们甚至没看到整件事的重点-——耶稣刚刚治愈了一个人——没有神的大能,这是无法做到的事情,也唯有神的允许他才能在安息日做此事。然后他们就开会商议如何才能除灭耶稣。他们要是对待安息日很谨慎的话,就不会密谋杀死耶稣。所以当宗教受到真理的冲击时,它往往会用虚伪和暴力来回应。

复习题

  • 对自己的第一个指控,耶稣用了哪四点来辩护呢?
  • 耶稣如何回应第二个指控?
  • 什么超越了安息日的“限制”?
  • 法利赛人的宗教形式是怎样的?
  • 谁比宗教更大?

11:12-19耶稣来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1:13

11:12-15施洗约翰象征着重大的改变

  • 11:1-11施洗约翰此时被关在监狱里,他想再次确认,耶稣就是那一位——基督,弥赛亚。耶稣让约翰的门徒去看证据,去看他们确实听到、看到的事,这些神迹表明耶稣就是那一位弥赛亚。然后耶稣针对施洗约翰对众人提问,并解释说施洗约翰比先知还要大,因为他就是预言成就的一部分,他来要为基督预备道路。尽管施洗约翰很伟大,但他身处的神所预备的时代中,无法完全理解和体会耶稣——因此所有信徒,即使是最谦卑的信徒,都比施洗约翰还要大,这是由于我们所能享有的身份——明白并相信耶稣的死亡和复活。
  • 神定法则时代指的是在某些时间段里,神按照他的旨意和管理,在世界上以特定的方式运作。
  • 救恩一直都是“因着信”,但是在旧约里,人们“相信神”,而在新约里,人们“相信耶稣”。加拉太书3:11;哈巴谷书2:4;罗马书4:3
  • 11:12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开始——也就是自从他开始事工,为耶稣,也就是基督,预备道路开始,直到现在——在这个故事中耶稣对众人说话的时候,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这很难理解,但可能意味着从准备阶段开始,到由耶稣开始为止,天国在反对和拒绝中艰难地推进,受到众多来自犹太人和宗教领袖的暴力和迫害。
  • 11:13约翰的事工表明,事情将要发生巨大变化。因为众先知和律法都说预言,直到约翰为止。神会通过先知和律法,把他的旨意传达给他的子民。但是他们都是有限的——“直到约翰为止”。这两种揭示神旨意的方式,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因为神有更好的方法,把他的旨意传达给我们。这两者放一起等同于整本旧约,并且它预示了耶稣的到来,但是“说预言”的工作持续到约翰开始事工为止,没有继续下去。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再重要,而是它们所预言的事情已经开始实现,新的神定法则时代即将到来,会超出他们的启示。既然约翰的事工是为弥赛亚做准备——耶稣说他自就是弥赛亚,那么神启示的重点将会转向耶稣。
  • 神所预备的时代指的是在某些时间段里,神按照他的旨意和管理,在世界上以特定的方式运作。
  • 救恩一直都是“因着信”,但是在旧约里,人们“相信神”,而在新约里,人们“相信耶稣”。
    加拉太书3:11;哈巴谷书2:4;罗马书4:3
  • 11:14对众人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对于那些思索耶稣的话的人来说,一定会产生许多情绪和看法。耶稣在努力针对施洗约翰的作用以及他事工的意义阐明一个伟大的真理,事都要改变,弥赛亚就在眼前。耶稣告诉众人“你们若肯领受”——也就是如果他们愿意相信,耶稣所说的关于约翰的事情都是真的,那么他们也可以相信下一个关于施洗约翰的说法——“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这预言说的是,“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以利亚就会到来。耶稣说约翰实现了这个预言,不是在身体上成为“以利亚”(约翰予以了否认),而是以“以利亚的心志能力”完成了预言中应由他完成的工作。
    玛拉基书4:5,6;马太福音17:12-13;路加福音1:17;约翰福音1:21
  • 11:15说了这话之后,耶稣命令人群——“有耳可听的”——指的是任何人——“就应当听。”——指的是我们不仅要听说的是什么,更要密切注意,理解并做相应的回应。听到这消息的,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悔改和相信来听从。对于固守本国身份和传统的犹太人来说,这消息让人难以接受。今天,你也许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要放弃你认为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来相信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是很难的。但是,你是要维护传统,还是要明白真理——可以给你自由的真理。你会面临来自同龄人的压力,不让你接受耶稣的教导。许多人可能会出于对周围的人的担心而拒绝这个消息。你可能会面临来自社会或同龄人的压力,让你拒绝,但耶稣在呼召你接受它。

11:16-19耶稣的比较

  • 11:16-17耶稣知道他周围的人在想什么。所以他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解释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他说,他们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孩童试图唤起同伴的反应,但是他们不配合。于是耶稣说,他以同样的方式教导并试图唤起人们的反应,但是他们不配合。他们毫无反应。他们既不开心也不难过。耶稣在下面两节经文中继续应用这个方法。
  • 11:18-19A应用:(1)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他严格控制饮食,不用正常方式进食。因此,人们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他们拒绝他的信息,说他进食的方式奇怪是因为他被鬼附身,并拒绝接受他关于悔改的消息。(2)人子(耶稣)来了,也吃也喝——意思是他并不严格控制饮食,正常进食。因此,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意味着他们拒绝他的信息,说他进食正常就意味着他会暴饮暴食,会醉酒。并且,他们说因为他与税吏和罪人一起吃喝,他要么是他们的朋友,要么认同他们有罪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不为耶稣弥赛亚的到来而欢喜。无论是约翰还是耶稣,他们都拒绝合作。
    马太福音9:10-13
  • 19B耶稣在比较的最后,指出尽管许多人拒绝了给他们的“智慧”,然而智慧会借着“智慧之子”,也就是接受它的人的生活和行为得到证明。这并不需要讨论或决定,而是需要相信并实践,借此证明的它的真实性。有人会拒绝,有人则会证明它的真实性。

复习题

  • 什么是预言“直到约翰为止”?
  • 神所预备的时代是什么?
  • 约翰以谁的“心志能力“”实现了预言?
  • 耶稣的比较指出了什么?
  • 智慧如何得到证明?